中國光通信行業的技術薄弱環節還有很多,機遇與挑戰并存儼然成為業界討論光通信發展的氛圍基調。大智移云時代的到來是中國光通信發展的難得機遇,但同時全產業鏈也要認清中國光通信產業還面臨很多客觀存在的挑戰這一事實,并且深入分析造成技術差距的深層次原因,從而對癥下藥。
中國光通信行業的技術薄弱環節還有很多,機遇與挑戰并存儼然成為業界討論光通信發展的氛圍基調。大智移云時代的到來是中國光通信發展的難得機遇,但同時全產業鏈也要認清中國光通信產業還面臨很多客觀存在的挑戰這一事實,并且深入分析造成技術差距的深層次原因,從而對癥下藥。
工信部通信科技委傳送與接入網專家、咨詢組組長毛謙表示,光通信技術不斷發展,在通信領域目前沒有任何一種技術有替代光技術的趨勢。無論是100G、FTTH還是LTE,國內在光通信應用方面都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也成長出一系列實力雄厚的光通信企業,但是在前沿技術研究方面尚有差距。高端光器件、芯片的研發是我國的弱項。
除此之外光通信的儀表基本都是依賴國外的產品,甚至用于科研的系統仿真軟件方面國內也很不成熟。從工業制造的角度來說,國內的光通信生產裝備也大多依賴進口。由此可見,我國的光通信前沿技術發展并不樂觀。
韋樂平今年在各種公開場合多次提到,光器件已經成為光網絡發展的瓶頸,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光器件占整個光網絡成本的一半以上,而光器件過度依靠人工,集成技術不夠發達,價格居高不下。雖然國內外都面臨這樣的問題,但是在解決光模塊成本枷鎖的嘗試上,國外同行依舊走在前面。